一名95后的电音厂牌初创旅程|创业观察
近两年,电子音乐也开始下沉了,电音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和流媒体平台上,会出现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场景中。
去年,在我们小鹿角学院的某次线下课后,有位年轻人兴奋地向别人演示着自己做的音乐。
当时他已经有筹备自己的电音厂牌的想法,半年之后,这个“95后”成立了自己的厂牌“量子电音”。
2020年初,两位合伙人因为个人原因离开,王骏逸(JW)目前仍然想寻找合拍的小伙伴,一起做这个连接海内外电音市场的平台。
2017年,在参加《中国好声音》美东赛区海选时,王骏逸结识了一帮一起做音乐的朋友。交流中,他决定要去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暑期学校试试,看一看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到底需要具备哪些素质。
“接触到了锐舞文化、又开始尝试着音乐制作,我对电音的热爱就一发不可收拾了。”在伯克利的日子,让王骏逸正式决定要进入电子音乐行业。
作为一名年轻的厂牌创始人,王骏逸想通过“量子电音”,把世界上好的电子音乐展示给国内听众、把“中国音乐人也是有态度、追求质量的”这个信息传达给全世界的听众。
95后的他,相信电子音乐一定代表着未来之声,希望未来自己身上能够体现着年轻人的创造力、不服输和毅力,传递着大大的能量。
以下为王骏逸的自述:
做音乐这条路并不是我一开始就预料到的,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小时候坐在妈妈的车里,听着Music Radio,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熏陶过程,同时也学习了古典吉他,也一直在学校的合唱团,算是奠定了我之后音乐的基础。
我一开始对电音也没有太大兴趣,觉得重复性很高,听不太明白。到了美国之后,接触到了锐舞文化,电音才慢慢去了解。
最初的尝试还是在伯克利的暑校期间,当时有一门专业课,是“Music Technology音乐技术课”,通过这门音乐技术课,老师教我们去使用音乐制作软件,在这个软件里最容易实现的一个音乐风格就是电音这样4/4拍的跳舞音乐。从那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,做上瘾了。
后面随着对行业的了解,开始慢慢萌生了要成立厂牌的想法。
从零到收获第一批粉丝
其实说出来不怕笑话,我还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人,想以一个音乐人的身份,去做一个连接海内外的电音平台,去帮助扶持更多的海内外优秀的音乐人,推广优秀的音乐。
进入电音圈后,尝试过在国内外的厂牌做发行,和一些音乐人、电子音乐行业内的人合作,双方交流中,也了解到了行业现在的很多不健康、有问题的地方。
有一些公司和平台会制订霸王条款,我们作为乙方的义务必须履行,甲方的义务却不明确,只是说友好协商,一直在压榨音乐人。我相信整个中国的娱乐圈也会出现这个现象,这样的话,会使资本进一步的控制资源,真正有天赋、优秀肯努力的一些人,可能无法在市场中得到施展。
所以音乐人从零开始,如果想挣到钱,或者说想在行业内真正的立足、有自己的资源是很困难的。
我想尝试着自己走出一条路,同时为以后和我有同样有想法的音乐人,去帮他们开拓。
说实话,一开始自己总带着愤怒的情绪,总想着我到底能为产业做些什么,一方面也想证明自己。
曾经也给自己下目标要21岁之前进某某厂牌,23岁要进百大DJ……初期很心急,一天24小时恨不得都在做音乐,想方设法的找机会,想要冲击国外厂牌。
这样的情绪、和起初的不适应,导致我在兼顾学业和音乐上平衡的不太好。
后来慢慢的,随着对音乐风格和知识的了解,意识到即使再努力,也不可能掌握全部的音乐风格,所以就决定放慢脚步,沉淀下来,一点点脚踏实地地做。
去年我还有两个合伙人,我们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尝试做教学,做过一段“每日音乐制作小贴士”。2019年的下半年,“量子电音”举办了两场厂牌主题派对,分别是在沈阳的“无量派对”,和在广州的“圣诞礼物鉴赏派对”。
△ 派对现场
厂牌业务一开始想做的太多,同时做媒体、音乐教学、内容的包装孵化、发行……尝试下来发现确实精力有限,每项没办法兼顾的太好,所以2020年开始,我决定还是要回到厂牌的初衷,潜心做发行,至今总共做了18首单曲发行。
在做厂牌Branding的时候,面向海外希望能向海外听众展示一些中国元素,所以用一个“量”子作为主logo,也蛮有神秘感的。面向国内,希望能让国内听众觉得中国人也能做一个走向世界的厂牌,所以我们的歌曲质量,封面等都尽力和国际一线标准看齐。
在媒介方面,我个人很喜欢B站这个平台,这里也会是我无论个人还是厂牌未来主要视频展示的地方。
因为B站真的十分有活力,里面的社群环境特别好,特别注重里面每个人的人设是什么,包括各个小圈子之间的良性互动。
我最近也在和我一个在广州白金管弦乐团的朋友聊,他们在B站做出过几个爆款,所以我想跟他们做一个电音和交响乐的结合,可以原创、也可以做一些别的,未来我相信很快这个项目就能落地。
现在一步一步的走,也收获到了第一批实打实的粉丝了。
未来要做行业内的质量标杆
我相信电音一定代表着未来之声。
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,刷新人们对事物的认知,其中就包括欣赏音乐的方式。电子音乐是科技的产物,实验的产物,又可以帮助人类表达情感,探索世界。电子音乐会是未来的主要音乐风格。
其实中国的电音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。
近两年,电子音乐也开始下沉了,电音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和流媒体平台上,会出现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场景中。
因为电子音乐是舶来品,现在也有一些古风电音,但只是加入了传统乐器的声音,但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的电子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和格式,所以怎样创作出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的电子音乐,我觉得未来也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。
我也认为中国的电音市场还需要更多专业、有素养的人去带领。
我希望“量子电音”厂牌,最终能代表一个行业内的质量标杆。
首先,我们会从音乐的编曲、后期混音、和声等方面去做一个综合评判,收集一些质量好的音乐。我们可能不会是最商业化、传播最广的,但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连接中国和国际市场,做一个中国IP在海外的输入端口。
2020年走到现在,近期已经在筹划做个人工作室,也在着手“量子电音”的商标注册、以及此前所有的版权代理,还是对自己目前的进展比较满意。

我们尊重行业规范,每篇文章都注明作者来源和原标题;我们的原创文章和编译文章,都是辛苦访谈和劳动所得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:”中国音乐财经网“及微信号"musicbusiness"。
朋友们,如果您希望持续获取音乐产业相关资讯和报道,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"musicbusiness"或“音乐财经”,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,即可添加关注。
- 相关文章
- 在电音DJ满大街跑的时代,你要怎么脱颖而出? 2015-06-21
- 耀乐团:“做电音我们入世,希望市场更加专业化” 2015-09-15
- Ben Turner:看好中国电音,海外推手仍有很多困惑 2015-11-18
- IMS电音产业报告:中国电子音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,未来潜力无限 2015-11-19
- 电音创作灰色地带仍存在,Dancing K.认为数据是未来 2015-11-27